中国网财经12月12日讯 (记者 谭梦桐)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下降0.5%,为今年以来新低,环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3%,环比由平转降,下降0.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表示,11月,受食品、能源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CPI有所下降。PPI方面受国际油价回落、部分工业品市场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扩大。

对于价格指数的“降温”,将如何改善?多位专家认为扩大内需是关键。中金宏观分析师黄文静表示,基数效应将有所提振,但关键还是看内需的恢复情况,预计广义财政加力提效有助于稳量价,明年一季度CPI同比有望转正、PPI同比降幅收窄。

  食品、能源价格拖累CPI

11月,CPI同比下降0.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新低。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董莉娟解读指出,11月,受食品、能源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CPI有所下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从环比看,CPI下降0.5%。董莉娟表示,环比下降主要是天气偏暖农产品供应充足、国际油价下行和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从同比看,CPI下降0.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价格同比由涨转降,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增加0.19个百分点所致。

“食品价格全面弱于季节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食品环比下降0.9%,明显低于历史11月平均0.2%的环比降幅,导致同比跌幅扩大至4.2%。

“猪周期”继续走弱,猪肉是拖累食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11月猪肉环比下降3%,同比降幅扩大至31.8%。温彬分析认为,受产能去化偏慢供给充足,以及下游需求旺季不旺影响,11月猪肉价格依旧保持低迷,第三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对市场影响有限。

供给方面,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210万头,环比下降0.7%。“较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仍高出100多万头,再加上目前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导致猪肉供给偏多。”华西证券分析师孙付坦言。

需求方面,孙付认为,随着冷空气活动的逐渐加强,居民对于猪肉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猪肉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回升,从最新公布的22省市猪肉平均价来看,已经有企稳迹象。不过在供给偏多的情况下,弹性可能相对有限。

非食品价格,主要受能源价格大幅下降拖累。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下降2.8%,为今年以来最大降幅。“11月国际油价连续下跌,我国成品油价格两次下调,近两月累计连续下调4次,对CPI能源分项形成较大向下压力。”温彬称。

值得一提的是,核心CPI持平前值。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6%,与前值持平。“进一步凸显出当月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以及能源。”东海证券分析师刘思佳表示。

11月,在温彬看来,CPI无论从食品、能源的非核心部分,还是耐用消费和服务组成的核心部分均出现走弱迹象。季节性回落、需求不足、以及外部通胀输入减弱,三大因素形成了共振,导致CPI出现9月以来的连续第三个月不及预期。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着力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温彬表示,随着政策发力,预计未来CPI在负区间不会持续太久,至2024年2月有望回正。

  PPI保持在负区间或仍持续半年以上

11月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3.0%,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三季度的回升趋势在10月被打破后,11月依然未能扭转上行,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扩大。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董莉娟解读认为,11月份,受国际油价回落、部分工业品市场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扩大。

其中,生产资料转为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扩大。11月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3.4%,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续下行,11月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1.2%,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PPI回落超预期,油价拖累较多。”东海证券分析师刘思佳分析指出,11月PPI若考虑历史季节性水平,同比降幅应小幅收窄,但11月环比下降0.3%,是自7月以来再次转负,主要拖累来自于原油价格的下跌。

具体来看,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环比下降2.8%、2.5%,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四成多。

“未来,原油价格底部仍有OPEC+减产支撑,维持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基数回落下对PPI的拖累有望减轻。”刘思佳称。

“从整体看,11月PPI连续第二个月降幅扩大,且整体弱于市场预期。”在温彬看来,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传导至国内是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国内下游需求复苏有所反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PI回暖。同时,去年同期PPI环比上行,也抬升了本月的同比基数。

展望下一阶段,温彬预计年内我国工业企业需求回暖趋势将继续保持,但由于全球经济减速导致的外部通胀输入减弱,且外需短期回暖相对温和,预计PPI保持在负区间或仍持续半年以上。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考虑到低基数效应,明年的通胀数据不会面临像今年那么大的收缩压力。积极的财政刺激将在中国2024年的政策刺激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必须在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及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中金宏观分析师黄文静表示,基数效应将有所提振,但关键还是看内需的恢复情况,预计广义财政加力提效有助于稳量价,明年一季度CPI同比有望转正、PPI同比降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