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核心在“嵌入”,需要着重解决好需求群体、建设载体和经营主体的问题。这项民生实事要的不是“大拆大建”“轰轰烈烈”,而是在“方寸”之地下足“绣花”功夫,让社区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我国将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中,选择50个左右试点城市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每个试点城市将选择100个左右社区,在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
当前,我国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区。有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时间在居住社区中度过。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单一、低效的社区服务已不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特别是“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是许多家庭的痛点。
比如,养老难。截至2022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助餐、康复等需求日益增长。一般来说,老年人更愿意就近就便接受照料,但大量养老机构和床位设在郊区,机构养老“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并存。有调研显示,北京养老机构床位总体入住率仅为38%,全市99%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又如,入托难。3岁以下的孩子太小还上不了幼儿园,家里没人带娃怎么办?自己带、请老人帮忙、雇人看,各有各的难处。我国有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强烈的入托需求,但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供给仍不足。《2022年北京市托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影响家庭未送托的原因中,“机构费用较高”占比最高。
把服务下沉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开展积极探索。比如,温州开展“共享社・幸福里”建设,90%以上的群众高频急需服务需求都能在社区解决;济南实施“泉心托”托育惠民工程,鼓励具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在居民小区内开办家庭托育点,可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全市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20年0.8个增至2022年4.15个。
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核心在“嵌入”,需要着重解决好需求群体、建设载体和经营主体的问题。
需求群体,解决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关键在精准可感。不同经济基础、人口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城市,不同建设年代、居住人群类型的社区,对于嵌入式服务设施的需求也有所区别。比如,中心城区和老旧小区里老年人口比较多,对养老照料、社区助餐的需求比较集中;新建社区里的年轻人比例高,对托育和文体游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大。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谋划设置服务项目,群众最需要什么、市场最缺什么,就重点建设和发展什么,真正让社区嵌入式服务满足百姓急需。
建设载体,解决的是“在哪服务”的问题,关键在便捷可及。社区公共服务有没有空间、离家远不远,是影响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获取的重要因素。对此,政策明确了“补改一批、转型一批、划转一批、配建一批”的原则。通过拆除、腾退老旧小区现有空间,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改建等方式,补建改建一批居民急需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加快社区周边闲置厂房、仓库、集体房屋、商业设施等社会存量资源出租转让,对不符合城市发展方向、闲置低效、失修失养的园区、楼宇、学校、房产及土地进行盘活和改造开发,可按照相关规定用于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
经营主体解决的是“由谁服务”的问题,关键在普惠可持续。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规模效应,根据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财政能力,科学选择合理可持续的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构建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向服务运营主体提供低成本设施建设场地空间。通过“政府补贴一点、社区负担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居民支付一点”的方式,让好事不仅能办好,还能长长久久办下去。
实施社区嵌入式服务,嵌入的是服务,连接的是民心。这项民生实事要的不是“大拆大建”“轰轰烈烈”,而是用心用情,在“方寸”之地下足“绣花”功夫,让社区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作者:熊丽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