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蕊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今年的这个秋天,成都市郫都区到处呈现出丰收的万千气象:在东林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一排排收割机在“稻―蒜”轮作的高标准农田里穿梭,沉甸甸的谷粒倾泻而出,犹如一道金色的瀑布;在中国川菜产业城,投资2.2亿元的智慧工厂马力全开,一件件调味品原料整装待发,从这里开启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自动生产之旅……

现代农业体系化建设探新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农业现代化既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也是补短板、固底板、防风险的重大战略。作为成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郫都区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期许。近年来,该区锚定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总目标,围绕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天府“水源地”“菜园子”“后花园”的使命担当,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上精准发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体现郫都特色、服务战略全局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城乡融合优化产业布局

  望帝杜宇教民农桑、丛帝鳖灵治水兴蜀……郫都区是古蜀文明发源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的源头,自古以来就有重农兴农的历史文化基因。近年来,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在大胆探索实践中实现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值由2017年的23.5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27.4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24060元提升至2022年的35593元。尽管如此,全区现代农业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要勇立潮头,担当起国家和省市赋予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大打一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翻身仗”。

  “对于郫都区来说,如何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时代所需、郫都所能、群众所向,站高谋远,优化、重塑产业布局,进而推动全国‘双创基地’向‘科创高地’跃升,这一点至关重要!”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郫都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全域规划、集中集约”思路,秉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理念,创新确立“一心两廊三片”总体布局,构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结构,着力打造“无差别”城乡。把乡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

  围绕“做精特色农业、做大川菜加工、做优花卉盆景、做强农旅融合”进一步创新顶层设计,初步构建起“一核引领、三区协同、七园共兴、多点呈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重点加快汉姜等3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力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区,努力把郫都打造成为全国都市农业发展引领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郫都区创新实施“示范带动”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战旗、农科、东林、广福、古城、世园会、影视城、豆瓣农庄等八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主要内容的“一廊八片”,全力打造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乡村发展新样板。

  其中,总长18公里,有机连接5个街道(镇)18个村(社区),面积达70.8平方公里的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围绕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郫都典范、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发展样板区等战略目标,规划确立“1318+N”的空间及产业布局。努力建成绿色高效的田园、和美幸福的家园、都市休闲的花园和乡愁记忆的乐园,培育成为郫都农业农村现代化大IP。

  科创引领做强项目支撑

  走在郫都区的镇村大道上,满眼都是绿、四处皆见景,冬日暖阳照得人心中敞亮。总投资3.98亿元的郫都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高端种植培育中心、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现代种业研发中心、生态农业体验中心等一应俱全;中航植物工厂项目正加紧筹备;海晟隆郫都豆瓣庄园示范基地正加快建设;投资610万元的唐昌街道粮食烘干中心项目已建成投用。

  在安德街道,金田种苗、金穗绿丰、德维蓝地等多家高端种业龙头企业集群成链,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展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种苗生产发展综合示范基地已经形成,辐射全国种业面积超过200万亩,带动产业链上数十万人就业创业。

  打好现代农业“翻身仗”,郫都的底气是什么?出路在哪里?“郫都有生态资源优势、有科技创新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底气十足,只有抢先一步、跳起摸高,塑造更多引领型发展势能,才能在新一轮产业重构和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关键是要坚定不移按照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深刻领会践行区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依靠科创赋能,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做强农业现代化项目支撑。

  据介绍,郫都区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把农业科技创新融入“三农”全过程全要素,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大力发展垂直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创建智慧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创新策源工程”“创新赋能工程”,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全面释放“人”的活力、激活“地”的潜力、激发“产”的动力、彰显“乡”的魅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郫都区创新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实施种业振兴、农业生产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带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川菜川造”工业化行动等,先后培育一批农业“链主”企业、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诞生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逐渐打造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全链条典型模式。

  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实行“揭榜挂帅”,探索“大协同、大攻关”模式,全面打通“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通道,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耦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应用,破除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重点提档升级5个市级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核心区,全面提升郫都农业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据悉,截至目前,郫都区已累计建设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93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5.07%;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1.6万亩,年销售额超60亿元;中国川菜产业城聚集优质企业137家,年产值超120亿元,入选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40家,今年前三季度,企业总资产达到129.43亿元,总产值达到95.03亿元。

  链式服务擦亮金字招牌

  当前,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行业跨界发展和积木式创新已成为业态生成、生态衍变、价值变现的主要方式,农业产业功能互补、多维协同、跨界服务、融合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在此情况下,如何运用现代思维方式,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作为现代农业体系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抓实做好,尤其是如何利用人才、基础配套等服务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成为郫都区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郫都区实施“立品培优”工程。聚焦擦亮“天府水源地”“农业文化遗产地”两大金字招牌,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做靓郫县豆瓣、蜀绣、农家乐、川派盆景“四朵金花”,打造“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品牌集群,全面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出台《成都市郫都区区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创建形成“区级农业服务中心+街道(镇)农业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三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牵头成立成都市郫都区农业产业协会,全过程全链条参与农业产业发展,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充满活力工作格局。

  做强流通体系,加快推进成都(西部)食品物流园区、产业集成集配中心建设,建设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冷链物流设施,提升特色农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统筹调度能力。建强经营体系,探索形成“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走出去”经营体系、多元稳定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业+品牌+博览”融合发展,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形成农业全面对外合作交流新格局。

  今年以来,郫都区先后创建成立“天府粮仓”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郫都区农产品供应链协会;推行省农科院全面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协调管理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院区合作”对特色主打产业主导品种进行品牌打造;15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被选聘为首批“产业村长”……全区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快速发展。

  目前,郫都区已创建形成唐元韭黄、新民场生菜、云桥圆根萝卜、德源大蒜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成8个出口备案基地。战旗村乡村振兴品牌、成都影视城文旅品牌、春天花乐园农艺品牌等声名远扬,郫县豆瓣以661亿元品牌价值排名“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第7位。区内国家和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36家、示范社49家;注册家庭农场235家、示范场69家,洪湖家庭农场被评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批“10+1”家庭农场典型案例。按照规划,到2027年,郫都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将达80%以上,农业总产值实现49亿元,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天府水源地”农业公用品牌享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