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大健康企业、造车新势力纷至沓来,且具有明显的共性,即自带业务场景,在收购保险牌照后,可以快速帮助保险企业实现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相较门槛高、资本要求高的保险公司,诸多资本新势力不再好高骛远,开始更倾向于全国性的保险中介牌照。

整体来看,据慧保天下统计,年内共有46家险企发生53起股权变动,其中增资扩股共涉及28起,涉及股权转让的共21起;司法拍卖的涉及5起。

在冷热交替中,保险业正逐步完成背后资本的迭代,而随着资本方对于保险业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准确的定位、更有力的业务支持,保险也将逐渐完成商业模式的升级,走出当下的转型泥淖。

保险业持续低迷,寒意十足:国资撤股离场,险股挂牌转让、拍卖接连遇冷

在保险业持续低迷、深度转型的大背景下,年内多家保险公司的股东欲退场,险股不再炙手可热。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1家保险公司“扎堆”转让股权或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不过,大部分保险公司股权挂牌项目未有买方接盘,至今无实质性进展,仅有7家项目转让成功。

其中不乏险企股东欲转让过半股权。例如,安盛天平拟向瑞士尊贵理财转让旗下保险销售有限公司100%股权;中航投资控股拟转让中航安盟财险50%股权,转让底价为8.85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国资加大保险业投资力度,积极参与风险机构处置时,大比例撤离保险业的,也以国资居多,而原因多为“回归主业”。

国资委声明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投资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后,多家央企加速了回归主业的动作,纷纷转让持有的险企股权。这之中,中航安盟的50%股权、中煤财险的8.20%股权、永诚财险的6.57%的股权、华农保险的11.00%股权、西部保险经纪的8.70%股权等项目均为国资抛售,在产权交易所寻找买家,目前仍在挂牌中。

此外,还有5家保险公司股权遭司法拍卖,不过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目前开拍的四家险企股份均遭遇流拍。

例如,幸福人寿有3笔股权二次拍卖均遭流拍。这3笔股权数量分别为1.68亿股、1.65亿股、1.33亿股,起拍价分别为1.13亿元、1.11亿元、0.89亿元,起拍价较评估价打了8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股权被拍卖与保险公司自身关系不大,而是不少险企的股东本身存在债务问题,其持有保险公司股权处于质押和冻结状态,因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导致股权被司法拍卖。

例如,四川雄飞集团和新光控股集团均已破产,其分别持有的1.5亿股国宝人寿股权和4亿股百年人寿股权均由管理人进行拍卖处置。

险企应对偿付能力危机,增资发债不停;造车新势力等积极下场布局

1、偿付能力告急,29家险企密集增资发债

随着偿二代二期落地,为满足监管需求,各大险企急需补充资本。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7%。186家保险公司中,55家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104家公司为B类,15家公司为C类,12家公司为D类。其中,27家“不达标”险企均为中小险企。

为应对偿付能力危局,保险业出现密集“补血”现象,多家险企通过增资、发债的方式“补血”。

据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8家险企宣布增资计划,拟增资总额达到428.24亿元。从增资金额看,年内行业有所回暖,增资数额已超过2022年311.55亿元的拟增资总额。其中也不乏巨额增资计划,信泰人寿、阳光人寿、国寿海外、英大财险拟增资分别达到60.65亿元、50亿元、40.79亿元、35亿元。

从增资方看,15家险企增资完成后,股东持股情况保持不变;13家险企增资完成后,股权结构发生改变,部分险企第一大股东发生更换,也有的引进多家新股东。

除了保险公司老股东大量增资外,国资背景企业也频繁现身。例如,国宝人寿拟增资4.8亿元,两家国有股东四川发展、四川金控合计出资8.928亿元认购,溢价部分的4.128亿元计入资本公积,增资扩股后国有法人持股比例升至58.7%;华贵人寿拟增资10亿元,其中,茅台(600519)集团出资4.7亿元,顶格增持重回第一大股东位列。

除增资扩股外,年内,累计15家险企获批发行补充债,整个行业计划发债金额已经达到1056.5亿元。

增资发债计划规模相比2022年的979.5亿元有所扩充,新华人寿、中国人保(601319)、人保寿险、太保产险、泰康人寿发债金额均超100亿元,其中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发行规模最大,为不超过200亿元。

从增资、发债数据上来看,大型险企增资相对顺利且规模较高,而中小险企增资较为困难。

2、大健康、新能源等机构自带业务场景,竞逐保险中介业务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看空保险业,实际上,在部分资本选择脱手保险机构股份的时候,还有一些机构选择了积极入场,注册资本低、准入门槛低的保险中介机构更是备受资本追捧。据慧保天下统计,截至目前,年内保险业共发生8起收购事件,其中有6家被收购机构为保险中介公司。

从出资方来看,往往出自一些老牌国有资本以及一些新势力,涉及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健康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比如中国海油、中交资本、联仁健康等国资企业;以比亚迪(002594)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歆诚网络科技(阿里系)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

与以往房地产企业纷纷加码保险业不同,近期的保险机构股权交易,揭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随着各行业各业都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求所谓“金融牌照”。

可以看到,选择此时逆势入场的资本基本都自带保险场景,拿下保险牌照之后,可以很快帮助保险机构实现业务收入,甚至部分资本此前早已经拥有其他保险牌照――例如阿里系本身已经拥有一家著名的保险中介公司蚂蚁保,此外还控股了国泰财险,参股了众安保险、信美相互等,而近期,其又收购了英硕岛保险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