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欣

自2013年证券公司试点场外衍生品业务以来,国内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债券远期、标准债券远期、利率期权已常态化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在内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量逐年增加,基于个股和股指的衍生品交易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目前,我国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仍存在交易规则的法律效力不明确、金融机构内控管理不健全、合格投资者管理虚化等问题,日益发展的市场为衍生品业务的合规管理带来挑战。

机遇还是挑战? 论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合规管理

一、监管持续强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着力加强对证券业的领导与约束。从机构层面看,证监会由参公事业编调整为公务员序列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衍生品作为证监体系下的重要金融品种,面临更为严格的规范环境。从监管规范层面看,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交易的活跃,与衍生品相关的规范更为纷繁。仅就近三年而言,就有《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正在征求意见。

以2022年8月生效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为例,它从交割、场所、参与者等方面,全面约束了期货、期权、互换、远期等衍生品品种,体现了“重点规范期货市场,兼顾衍生品市场”。以此填补了中国金融市场六大金融行业中最后一个立法空白,让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有了“根本大法”。由此观之,衍生品的合规管理有了重要的根本依据。

二、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

的合规性挑战

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至今,规模稳步上升,对券商而言,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合规的挑战。笔者管窥,有如下合规问题值得关注:

1.经验不足,专业人才劣势。国内衍生品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权益、固收等传统自营业务相比,除少数头部机构及专业私募外,国内券商对衍生品业务的参与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

2.合约复杂,合规审查难度大。作为典型的场外非标品种,市场上的衍生品结构纷繁复杂。近几年来,市场上日新月异的衍生品结构为合规审核带来不小的挑战。

3.业务执行层面的合规风险。由于业务较新、开展时间不长,监管对衍生品业务的处罚案例不多,可参考案例较少。就2022年的三个监管案例而言,存在场外期权合约挂钩标的不合规、合规交易对手方不合规、产品准入管理不严等违规事项。与传统的经纪业务类似,衍生品业务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存在执行层面的基础性合规风险。

三、场外衍生品业务

合规对策

针对上述合规风险,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加强业务交流,人才培养。基于衍生品业务对交易系统及专业数理人才的高要求,在整体资源和投入受限的情况下,有意愿开展或进一步发展衍生品业务的券商应加大与客户、同业的交流,探索可行性做法。特别是对中小券商而言,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在业务实践中加强人员业务、合规及风控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条件下,发展业务的同时注重完善合规体系。这可能是更为现实可行的路径。

2.场外衍生品业务合约的标准化探索。因衍生品业务合约的个性化特征,期货业协会出台的标准化SAC(证券公司金融衍生品交易双方使用的标准合同文本)协议难以满足现实业务需求,而自主个性化的非标合约存在合规风险。基于各个券商开展的具体业务,针对同类业务开展的共性化问题,券商可探索细分领域的模式化合约,构建业务标准体系,以此增加效率、减少合规风险点。

3.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合规审查。场外衍生品业务结构繁多,即使相对标准化的合约模板,也难以覆盖所有的业务结构。因此,面对复杂的衍生品交易结构,合规人员需要在基于现行外规、交易目的基础上,研判合规风险及交易可行性,避免通道化、规避监管等禁区,为衍生品业务提供合规专业支持。

4.加强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合规管理。客户身份识别、投资者适当性及反洗钱工作仍是日常合规工作的重点。虽然衍生品是新兴的业务,但基于过往的监管案例,基础的合规性工作不能废弛。

与经纪业务的合规管理类似,券商的衍生品业务开展同样需要做好充分揭示业务风险、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成反洗钱相关工作、规划衍生品业务制度流程等,切实防范系统性合规风险及保护投资人利益。

四、结语

2020年以来,国内券商衍生品业务一年一个脚印,目前已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作为重要的对冲及客需业务类型,越来越多的券商更加重视衍生品业务,将之摆在愈发重要的地位。券商在开展衍生品业务的同时,应始终把合规摆在突出位置,坚守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合规底线,在业务与合规中寻找平衡,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任职国元证券)

推荐阅读:

逆市限购!绩优基金密集出手,什么情况?有产品直接闭门谢客

局势有变?中国这回主动对美国出招 太突然令美国招架不住

龙湖龙智造的“未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