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新征程——百姓故事(7)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
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领域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进行深化改革,其中包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铁腕治理“择校热”、强力校正中高考“指挥棒”、力推“双减”切实为学生减负……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让他们满足“上好学”的愿望。这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围绕学生的能动性进行教改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的学生王镱朵是“双减”政策的受益者。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她感觉学习时间没有以前那么长,也没那么累了,成绩却比以前有所提高,还有时间参加兴趣班。
同样,浙江省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的教改也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老师,下一节预习课我来给大家上,我跟您预约了。”
“老师,下一节预习课先让我讲吧!”
这是该校红黄蓝中队班的学生争先恐后向语文任课老师金燕燕预约上课的情景,每当此时金燕燕都会无比欣慰。
已有30年教育生涯的金燕燕,是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的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2011年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学校提出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双基”转向“三维”,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决定教学,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引导者。
“我在想,需要用什么方法让位学生?那时,恰好我参加了浙师大以及国家智慧教育等平台的培训,通过多次培训让我的眼界和思维方式有了提升,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金燕燕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感慨道。
正是这种触动,推动着金燕燕打破常规,将讲台让位给学生,将课堂预习变为学生分享心得课,将纸质作业减少,增加社会实践,从一个学期或学年开始,就引导学生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将知识转化为经验和技能,然后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改后,我的课堂学生抢着跟我约分享下一节预习课。课堂上有争论声,争输了不激动,争赢了,全班有掌声。而其他班级课堂里面静悄悄。”金燕燕说。
这也让金燕燕明白,时代在变迁,知识在不断更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长的引领者,自己更要成为学习者、研究者。
教育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引导者、研究者,这一系列巨大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瑞安市第六中学校长兼书记林传志对此深有感触。“教师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教学是‘为了什么’,教书是路径,育人是目标,要让学生成长,必须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其次要明白‘培养孩子什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结果。”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所长吴霓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信息化浪潮开始从根本上动摇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基础教育改革开始重新审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课程实施转向创新性学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发展的开放化、创新化和个性化趋势,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师要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而教师身份的转换,反映了现代教育范式的转变。”吴霓认为,一是教育理念实现从知识导向到素养导向的转变。二是学生观念实现从依附到主导地位的转化。三是教育评价实现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的变革。四是教学方式实现从知识灌输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新征程:教育更要面向现代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在校生1.6亿人。
“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已概括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之中。”林传志说,这个“好”体现在教育教学改革回原本真、办学条件优异、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机制完善、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就拿他们学校而言,原来校园占地面积过小,教学办公设施破旧,如今却是环境优雅、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的省级园林式文明学校。放眼周边的学校,面貌也都焕然一新。
“教育公平始终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导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吴霓表示,新时代十年,我国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环境等举措,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在新征程上,教育更要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指明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工作目标上,确保到2035年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林传志认为,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目标就是当下提出的核心素养指向。对于基层学校来讲,首先是教师素养要提升。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是教师的优质均衡。
其次是培育有思想的校长,尤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环境,更要让学校有开门办学的思想。
再者,要加大对未来科技“高精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善于发现好苗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加以因材施教。
在吴霓看来,我国未来教育发展应坚定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位一体”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径。实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他还就此提出五方面建议,一是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二是抬高底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是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四是数字赋能,推进资源共享智慧化。五是促进公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