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洁

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迎来新进展。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批复(批复落款日期为8月10日),同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7家保险公司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并准予开业。

受访人士表示,这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有正面积极影响。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直保业务,再保险业务天然就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只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风险分散,才能更好管理风险组合,并发挥市场机制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提升我国保险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7家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获批有利于降低再保险逆差,提升我国再保险行业承接全球风险、参与全球保险风险分配的能力,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我国保险市场的险种,为新险种的开发以及销售提供再保支持。此外,还有利于提升保险业人才流动,创造就业岗位。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

周瑾认为,现阶段,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格局不平衡,分入大大落后于分出,逆差明显。

7家险企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 专家建议加强风控和精算人才培养

毛艳辉表示,由于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尚未完善,很多保险公司资本相对充足,但受限于再保险市场和技术,新险种要么保额过低,要么保险公司相互之间做一些临分业务,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发展。对此,建议充分评估市场风险,丰富市场险种,评估险企的信用体系,减少坏账风险的发生。

“再保险行业的专业性很高,对专业人才和风控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周瑾表示,险企要发展再保险业务,必须加强风控和精算人才的培养,拓展国际视野、积累数据和构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