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江山如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返京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汉中考察时强调:“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并于返京途中在陕西汉中考察,再次传递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信号。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剑门蜀道,古柏林立,绿意盎然。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这里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

翠云廊现有古树20973株,其中自秦汉以来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达20391株。党的十八大以来,剑阁县执行严格的保护古树制度,实施“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等措施,让每一棵古树得到良好保护。“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翠云廊古柏群保护好、发展好、合理利用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古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剑阁县建设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县。”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表示。

天汉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草木繁茂。

7月29日,在返京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天汉湿地公园曾是一片砂石荒滩,经过整治建设,如今美景如画,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湿地公园依托汉江而建,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近年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履行好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职责使命。”汉中市水利局干部刘庭均说。

看山,看水,看树,看林……步履不停,思虑深长。对“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看得很重。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对“国之大者”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五个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汇流处,岸边墙上,一行字十分醒目。长江、金沙江、岷江在宜宾市主城区交汇,经过多年持续整治,三江六岸的岸线更美了,变成了人民群众喜爱的亲水岸线公园。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市三江口考察时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四川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2年,四川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5%,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大江奔流,生机勃发。2022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98.1%,比2015年上升16.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55.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至46.5%。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考察翠云廊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既狠抓外部约束,又注重内生动力。

“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不断引导扩大公众参与,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形成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局面,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当前,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正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谋划开展,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紧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推动被督察对象切实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益严密。

今年4月26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表决通过,即将于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提供了法治保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表示。

进入新时代,我国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形成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立法力度之大、执法尺度之严、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拿上捞竿、夹子、垃圾袋等装备,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的民间河长胡福庆,一大清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河。2014年至今,胡福庆一直坚持巡查河道,清理河道两侧垃圾,监督水体环境质量,“河水清了,环境好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更美好。”水有人治,责有人担。全国省市县乡设立四级河湖长30多万名,村级河湖长(含巡、护河员)达90多万名。

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推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建立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制度,到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数十项改革方案接连实施,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构建。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通过与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我们的蔚蓝地图收集到150万张反映空气质量变化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到,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环境部聘请的“特邀观察员”、环保社会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植绿护绿、节水节电……目前,全国环境保护类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30万个,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成为新风尚。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在听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各地区各部门干部群众表示,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之一,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做到三个“牢牢把握”,必须努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力推进。

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天蓝水碧,水鸟翔集。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由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湖区整体水质已由劣Ⅴ类提高到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了Ⅳ类。“我们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全要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表示。

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重点地区,支持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涉及27个省份。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奖补资金近800亿元,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高山冰川蔚为壮观,黄河源头湖泊星罗棋布,澜沧江源头峡谷两岸风光无限……青海打破“九龙治水”旧格局,建立了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为龙头、管委会为支撑、保护站为基地、辐射到村的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我们要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忠诚和担当守护好三江源头,守护好‘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说。

我国已正式设立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正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入开展。

江西省上栗县桥头村,河水越来越清澈,河边垂钓者也越来越多。以前,7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大多直排。“我们科学划定养殖区,用管道把每户的污水引入化粪池、沉淀池净化处理,再用来浇灌草场、果园和菜园,实现了一泓清水入萍水河。下一步要持续努力,保护清水绿岸。”村党支部书记何慕峰说。

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把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们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从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到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美丽中国建设在神州大地全面推进,正不断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