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统计数据质量,一端连着国家决策科学性,一端连着政府公信力,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3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个别地区还存在统计造假的现象,对此将做到“零容忍”“露头就打”。今年将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如果统计造假,造成数据失实,不仅无法准确反映经济社会运行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还将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因此,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的表态,是对统计底线的再次重申。
近年来,随着《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统计规章制度的出台,统计规范和统计监督的完善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统计造假现象在个别地区的确还客观存在。比如,去年5月,国家统计局就曝光了河北省、河南省、贵州省有关典型统计造假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经济发展压力仍不可小视,这种背景下更需要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出现的统计造假冲动,以防“数字繁荣”。
此次,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就介绍,将改变统计方式,顺应数字化信息化潮流,运用好大数据、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技术,这或也有利于进一步压缩作假空间。
从现实来看,统计造假现象的出现,有多种诱发因素。其中之一,或就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片面化官员政绩考核机制,仍未被彻底扭转。像一些被查处的统计造假典型案例中,就不乏这样的细节:有关部门授意、指使、强令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编造虚假统计资料。这说明,统计的真实性受到了某些“强力”干扰,其背后无非是有人希望通过在统计数据上做手脚来受益。
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相关统计数据的全程留痕工作,从制度上封堵一些人随意操纵数据的漏洞;另一方面,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也应该多元化,不能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
今年国家统计局将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实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这个过程中,“利用舆论的监督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升”,也大有可为。像一些统计数据一经公布,社会舆论就不无疑问,这完全可以成为专项治理的线索。此外,也可明确鼓励内部“吹哨人”。
统计数据质量,一端连着国家决策科学性,一端连着政府公信力,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越是要确保统计账本的实实在在、清清白白,对胆敢造假者“露头就打”。
□羽木(媒体人)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