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肖芮冬

热门中概股股价上周集体回落,每经品牌100指数未能延续前一周涨势,高位调整压力在2023年首次出现。

不过,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国内基建等各类经济活动有序复苏,出入境客流快速恢复,居民收入也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医疗新基建趋势明确,估值和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指数走弱个股跌多涨少

上周,指数震荡走弱,个股板块跌多涨少。从周K线来看,上证指数下跌2.95%,深证成指下跌3.45%,创业板指下跌2.15%,每经品牌100指数跌幅相对较大,周跌幅达到6.31%,以899.76点报收,指数回落至900点以下,显示出短线高位压力,个股方面,也是涨少跌多,中概股和汽车产业链个股表现低迷。

目前,对于国内而言,鉴于多种因素,恐怕要调低对于总量政策的预期。此外,近期公布的2月物价、金融数据等皆表明,尽管当前经济复苏的趋势确认,但复苏的速度仍有待观察。

据了解,3月10日最新发布的社融数据显示,社融存量、人民币贷款同比均拐头向上。从结构上看,2月社融主要由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贡献,企业和居民长期贷款仍呈现背离,居民中长贷季节性视角下依旧偏弱。企业投资意愿较历年同期好转,若宽信用能够持续,则贷款流向哪个板块,哪个板块扩表意愿和盈利现实有望走强,一定程度上能转化为结构性机会。

中泰证券分析指出,疫情对于社会的长期复杂性影响,居民看病需求的提升及国家后续对于医疗资源的投入加速,包括中药、医疗器械、OTC、药店等在内的医药板块景气度将贯穿2024年全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中药、OTC等医药品种逢调整可逐步布局。

医药国企将有积极作为

2023年全国两会,医药界代表聚焦鼓励创新、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及完善生育保障三大领域。在鼓励创新领域,主要议案围绕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的国际化、支持罕见病用药研发、进一步改善创新药定价和支付机制及支持创新企业融资等方面展开;在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领域,主要议案围绕鼓励中医药人才建设、加强上游资源体系建设、鼓励中药创新和成(002001)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在完善生育保障领域,主要围绕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降低养育成本,提高育儿补贴范围及力度等方面展开。

医药央企中,华润、国药及通用布局医药产业链多个环节。目前,华润集团共实际控股9家医药上市公司,覆盖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中药、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及血液制品等板块,其中中药子公司数量最多为4家,医药商业板块子公司市值则位列第二。国药集团共实际控股7家上市公司,覆盖医药商业、中药、化学制剂等板块,形成了医药健康产品分销配送、零售诊疗、化学试剂、医疗器械、中药、医疗服务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链。通用集团拥有环球医疗及中国医药(600056)两家医药上市公司,主要聚焦医疗服务、国际贸易、医药流通,亦布局制造领域业务,业务范围已覆盖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难看出,医药行业未来竞争格局仍然是核心,在供需博弈中,有一定临床不可替代性的创新产品或在采购中仍将享有更高的议价权,医保控费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放量窗口期。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医院数量的增长与下沉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升以及老龄化带来偏零售端需求的提升仍然是必然趋势。

天风证券分析指出,医药行业中国有企业数量较多,近几年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和拓展,随着疫情影响减少和生产经营恢复,预计更多国有企业将积极作为。

上周医药板块反弹明显

从上周每经品牌100指数表现来看,医药板块反弹明显,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601607)均逆势上涨,国药控股则微跌0.46%,跑赢指数。

上海医药是中国领先的药品、疫苗剂医疗器械进口平台,也是处方药新零售创新先行者。公司已有3款自研新药,53项在研,其中6项已处临床三期。高血压等管线将有3款创新药提交上市。长期来看,公司是国内拥有罕见病批文量头部药企,未来将以上药睿尔为平台加快罕见病药品开发与引入。

此外,上海医药还是国内第二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和最大的进口药平台,覆盖超过31个省市的超过3.2万家医疗机构。基于传统分销业务,依托“互联网+”商业平台,公司融合线上解决方案和线下零售业务,为患者提供药品购买、健康管理、药品支付等服务;此外,公司还为新特药提供零售、临床、供应链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创新模式下,“上药云健康”平台将会作为流量中枢,整合药企、医院、药房、患者资源,未来有望带来可观收入增量。

华润医药则以互联网创新推动医疗业务转型,布局“互联网+”业务新赛道,搭建了专病/罕见病精准医疗垂直运营服务体系“润小医”服务平台,为专病/罕见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患者关爱解决方案;商保项目“美润关怀”“普润关怀”实现盈利模式向服务收费转型的突破,已服务1.2万名患者,产生超7500万元服务费。

截至2月底,华润医药2023年预测动态市盈率约为8倍,处于历史市盈率区间底部,估值仍具吸引力。同时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其国企背景优势,寻求更多的并购和BD机会。

(责任编辑: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