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2月15日电(记者 魏婧宇)22岁的黄明阳第一次发现,冬天也能像夏天一样忙碌。
黄明阳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的村民,往年他在夏天忙着外出打工,到了冬天返乡后则是“猫着没事干”。而这个冬季,作为雪村滑雪场的安全员,黄明阳每天都要上岗工作,过年期间也没休息。
雪村滑雪场位于红心村外的山上。“这里以前是110亩荒山,村里在2018年引进一家企业,建起了滑雪场。”红心村党支部书记李英辉说,雪场建起来后,人气越来越旺,村民们的冬天都忙了起来。
雪村滑雪场第一年营业的时候,都是外聘教练,后来红心村的村民学会了滑雪,第二年就有六七名村民成了雪场教练。李英辉说:“村里现在有将近40人在雪场就业,有的做教练,有的做安全员,会滑雪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乘着“十四冬”的东风,雪村滑雪场在这个雪季越来越热闹,每天都有滑雪竞技赛,游客可以现场报名参赛,还有冬季研学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接触滑雪。雪场年接待游客从最初的不到5000人次,到这个雪季预计将超过10万人次。
冬季的内蒙古,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冷的气候曾使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开启“猫冬模式”。“十四冬”的举办,唤醒了“猫冬”的内蒙古,各地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目前全区已建成冰雪运动场地129个,其中滑冰场地81个、滑雪场地48个,还利用公园水域、城市空闲地等建设室外冰场,打造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场地。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冬天的北疆大地到处回荡着冰雪运动点燃的激情。
包头市劳动公园的人工湖上,滑冰声、撞击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激烈的冰球比赛每日都在冰冻的湖面上进行。转弯、冲刺、击球一气呵成,南为民在冰场上格外显眼,如果不是鬓角的白发,很难想象他已经71岁了。
“虽然现在年纪大了,我也想圆年轻时候的运动梦。”南为民说,“这两年冬天出来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冰球队里年纪大的有六七十岁,年纪小的才十一二岁。每天在冰场玩两三个小时,是我们一天中的快乐时光。”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牧民尚野的快乐时光,是在自家院里的冰场上做“孩子王”。伊敏苏木离市区将近100公里,看到周围的孩子们难以去市区的冰雪乐园玩耍,尚野就在院里浇出了一块500平方米的简易冰场。
院里挂着红灯笼,一面墙上绘着雪花图案和“喜迎十四冬”的标语,中间是平整的冰面,靠墙的位置有一个小雪坡,孩子们在尚野家的“小院冰场”滑冰、坐雪车、抽冰尜、玩简易冰壶,玩到天黑都不愿意回家。“我的家乡要办‘十四冬’了,我希望出一份力,让牧区的孩子们也能体验到冰雪运动的快乐。”尚野说。
冬天的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街上行人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疾行而过,不愿在寒冷的室外多做停留。然而在郊外的雅鲁河畔,一群仅着泳衣的冬泳爱好者却不畏严寒,做着下水前的热身活动。
冰封的河面被凿出了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大冰窟窿,66岁的张思炜飞身跃入水中,双臂划开水面,悠然地向前游去。在张思炜旁边,几名冬泳爱好者漂浮在水中,任身体随水波摇摆。
岸边的小房子是冬泳者的更衣室,这里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晚上9点。“如今冬泳的不止我们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下班后也来游一会,冬泳协会现在有100多人了。”张思炜说。
受“十四冬”的带动,很多人发现冬季运动离自己并不遥远。“以前提起冬天,除了冷还是冷,现在的冬天是越冷越好玩。”张思炜说。